景點介紹

立即體驗數位走讀地圖

潤濟宮」位於安坑安康路三段,創立於清嘉慶9年(1804),建於道光12年 (1832),主祀 「三官大帝」,即天官、地官和水官,亦即治理天、地、水三界之神,其神格僅次於玉皇大帝,仍閩南人俗稱的「三界公」或客家人稱的「三界爺」。

北魏時代將三官大帝誕辰訂為「三元節」,「上元節」正月十五日祭拜天官,「中元節」七月十五日祭拜地官,「下元節」十月十五日祭拜水官,祈求天官賜予福壽,地官赦罪祛疾,水官消災解厄。

「潤濟宮」是安坑內五張庄人的信仰中心,清乾隆末年漳州漢移民沿著安坑溪上游的五重河谷往上開墾,拓墾之初;如潤濟宮<中興碑銘>內載:「茲我安坑內五張庄,當未成立以前,林密谷暗,南山一帶凶番(泰雅族出草)攀踞,風土未純,民屢受困,咸謂不藉神力,不能安居樂業,從而假堂尊奉三官大帝……」。於是嘉慶9年(1804) 草創簡單祀奉之所,由各庄頭人率庄民屢禱,俱大得靈驗。「三官大帝」護佑民安驅除疾病防範番災,庇佑四境安居樂業,庄民虔誠信奉之。得以陸續建立內五張庄多個聚落。以今日安坑國小所在的公館崙為界,公館崙以東五重溪下游為外五張庄,公館崙以西五重溪上游則為內五張庄,包括車子路、頭城、二城、三城、四城、五城。

迄至道光12年 (1832年)庄落暫成墾業大興之際,由各城頭人:頭城頭人(邱神恩:字在宮),二城頭人(游學海:農人未取字號),三城頭人(廖世協:字濟合)及車仔路頭人(林青露:字潤甫)等人發起捐款建廟,並取其中三位頭人之字訂廟號為「潤濟宮」。此後歷經大正10年(1921)、民國77年(1988)及民國90年(2001)等三次重修,並於民國109年(2020)增建山門,成為今日廟貌。

源於對土地龍脈的信仰,主廟正後方建有一古樸小祠祭拜「龍神」,保留了大正10年改建時拆下來的石材、石雕及聯柱。內殿三官大帝神像及左右前方的兩尊護將是民國77年重建時,使用同一株千年樟木雕刻而成,建築方式採華南南北式建築,由宜蘭匠師張訓丁先生精雕而成,雄偉壯麗,為安坑文化風俗及精神信仰中心。

參考資料:
1.潤濟宮三官大帝聖紀
2. 臺灣記憶-《新店市誌》,2006
3. 新北市客家民俗信仰館網站-新店潤濟宮

實際訪談:潤濟宮顧問游春雄先生

撰稿者:陳粉

 


語音導覽

領讀人:賴素卿

 


 

景點地圖

 

立即體驗數位走讀地圖

 


 

精彩照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