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點介紹

立即體驗數位走讀地圖

於「新店路」及「新店後街」交會處,現今的「新店國小」路底,有一座威靈顯赫之古廟,名為「開天宮」。是新店地區最古老的廟,草創立於清乾隆16年(1751),原名「開天盤古帝王祠」,是當初闢建瑠公圳時,祈求磐古大帝神力保佑水圳工程順遂而興建的。

開天宮建築地盤依畏佇立於山岩石壁之上,緊鄰著新店溪畔。宮殿樓體與石盤緊緊相倚,行走於樓層樓梯間觸目可見石壁與建築巧思設計結合之自然景觀。再往地下五樓石基走,臨溪畔處有一市定古蹟「瑠公圳引水石硿」屬大坪林圳一支。

根據國家文化資產網引述:清領時期於雍正、乾隆年間,今臺北市大安區這一帶的移民增多,臺北盆地興起水田化運動,農業生產的方式也由看天吃飯的埤塘蓄水灌溉,發展為開築水圳引水灌溉的水利工程,以提昇稻米產量。

乾隆5年(1740)大臺北地區水圳開發之先鋒郭錫瑠父子為開鑿圳道,創「金順興」墾號並集眾開鑿水圳,直到乾隆25年(1760)完成,當時稱為「金順興圳」。後乾隆30年(1765)因一場洪水重創水圳工程,便由其子郭元棻重修水利,並將圳頭設在今碧潭,另闢下埤大圳到景美溪。而目前的瑠公圳包含了霧裡薛圳、原瑠公圳、大坪林圳三大系統,「瑠公圳引水石硿」屬大坪林圳一支,先是有郭錫瑠自乾隆18年(1753)引清青潭水至新店溪時設置大陂,製造高低落差攔水入圳,引水路線行經開天宮至新店後街,此路線便是引水石硿前身,乾隆三十年(1765)由蕭妙興率同大坪林五莊墾戶完成大坪林圳所有圳道,將石硿開鑿完成,主要為新店一帶之農田水利灌溉水源,但長年以來,大坪林圳攔水壩取水口遇風雨即毀情形嚴重,故於民國36年(1947)興建大豐抽水廠,裝設抽水機抽取新店溪溪水,解決取水問題,原圳頭取水功能不再,石硿亦失去其用途。

市定古蹟審議其建築工程意義:直接在山崖岩石層上以人工穿鑿作為取水口,既無現代工程技術的援引,又無官方人力、財力的奧援,誠屬不易。

撰稿者:黃君琪

 


語音導覽

領讀人:黃君琪

 


 

景點地圖

 

立即體驗數位走讀地圖

 


 

精彩照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