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位走讀活動內容
01龜山
874年4月27日,西鄉從道斷然率領三千餘名官兵前往台灣; 同年5月10日,由車城灣......
02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碑
西鄉從道率領的征台日軍,在清日「北京專約」簽訂後,於1874年12月27日開始撤......
03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
1871年10月,琉球漂民出走至雙溪口交易所附近,在發生衝突後有54名宮古島人不幸......
04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
1936年3月,台灣總督府於石門古戰場前一小山丘上,設立「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」...
...
05石門古戰場
沿199號縣道進入牡丹鄉,隨即映入眼簾的便是壯麗的石門峽谷,兩山相對地時門天...
...
06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
西元1874年,日本藉口琉球漂民事件出兵台灣,與台灣原住民發生激烈的戰爭,排灣......
07牡丹社aruqu頭目父子像
1871至1874年間,從琉球漂民事件至日本出兵台灣的一連串歷史事件,史稱「牡丹社......
08愛與和平紀念碑
1871年發生的「琉球漂民事件」, 54名琉球人民不幸失去了生命,此一事件後來成為......
09雙溪口
1871年10月,從高士佛社離開的宮古島人,沿著山徑來到了位於四重溪與竹社溪匯流......
10牡丹水庫與牡丹大橋
經過石門古戰場後進入牡丹鄉石門村,再沿199縣道往前行,便可以看見具有原住民......
11牡丹社事件故事館
19世紀的恆春半島一帶,舊稱「瑯嶠」,為當地排灣族語「蘭花」之意,因為地理與......
12牡丹群社(入口)
牡丹群社由sinvaudjan(牡丹社)、tjaljunay(女乃社)及tjakudrakudral(牡丹中社)......
13cacevakan石板屋遺址
台灣原住民族之住屋,是取自於生活環境中的天然材料,其中排灣族利用石材砌成極具......
14高士佛社
kuskus(高士佛社)為排灣族paliljaliljaw群的古老部落,依據遺址考證估計有6百年的......
15八瑤灣
1871年,兩艘來自宮古島要前往琉球王國首府那霸上繳年貢的乘船,因遭遇颶風,其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