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點介紹

立即體驗數位走讀地圖

在永靖街「店仔」上,清嘉慶16年(1811)創立,當時,廣東饒平籍客民為聯誼交易需求,向彰化知縣楊桂森呈請私人集資買地捐建街市獲准,縣太爺盼在地客閩械鬥減少,贈名永靖街,建街契約議「三山國王護國庇粵之神,宜建廟崇祀」,遂於建街時並築。主祀三山國王,陪祀觀音、五榖大帝、天上聖母、太子爺、關聖帝君、韓文公。

道光年間,清廷實施「清莊聯甲」政策,大武西堡人士籌組72聯莊保甲,粵籍客民以本宮為中心,廟前柱聯「永保七十二庄年年清吉,安排三百六日事事亨通」,是72聯莊客民信仰中心。農曆2/25巾山大王生日,居民會以三獻禮祭祀,配以北管、午晚宴,之後6日依次由陳、邱、劉、詹、林、張姓每日輪作一棚大戲,為「字姓戲」。永安宮曾經道光6年(1826)李通事件及同治年間戴潮春事件破壞,多次修建成今貌。本宮信仰圈含陳厝厝、同安、五福、湳港西、瑚璉、永南、社頭枋橋頭、山腳與田尾海豐崙、曾厝崙、鎮平和埔心大溝尾等地(員林支廳的關帝廳區、大埔心區和北斗支廳的羅厝區、海豐崙區等,含今永靖、社頭、員林、埔心、田尾等)。

撰稿者
彰師大113-1鄉土教育課:徐子玄、陳俊凱、林靖涵、彭祥宇、吳宇浚

 


景點地圖

 

立即體驗數位走讀地圖

 


 

精彩照片